国企在职考上公务员多久辞职比较好?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我为什么要辞职

国企在职考上公务员多久辞职比较好?



1、国企在职考上公务员多久辞职比较好?

国企在职考上公务员辞职,最好是录用公示完毕后就可以办理辞职手续,因为此时所有的程序都走完了,就只等报到上班了。

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我为什么要辞职



2、好不容易考上公务员,我为什么要辞职

根据步知公考社区中分享的1些故事,主要4点吧: 1,没考上前觉得公务员是份轻松、稳定、待遇好、认可度高的工作,真正上岗以后才发现并不是这样的,稳定、认可度高是毋庸置疑的,但轻松、待遇好可能恰恰相仿。所以,想要考更好的岗位; 2,机关的人际关系处理很重要,可能你的性格根本应付不过来,容易受到憋屈; 3,公务员生活给你1眼看到接下来以后半辈子的生活,会让你失去对生活的热情; 4,身边的人都以为你是公务员,找你办事应该很方便,但其实并不是,你拒绝了,别人会以为你调子高。 等等。 每个人辞职的理由都不同吧,关键看你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不要让自己后悔就可以了。

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1两年就想辞职?



3、为什么有些人考上公务员后1两年就想辞职?

想辞职的原因可以用下面1句话来概括:“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我简单说下这里面的逻辑(避免长篇赘述):1开始,你觉得某个事物真特娘的棒,你很憧憬,你强烈的想要得到~(看山是山)后来,你终于得到了。玩儿了1段时间你发现,不对,这里面的坑太多了,绝对没想的那么好,你甚至想要丢弃了。你吃了很多亏,甚至差点栽进去就出不来了。(看山不是山)好在,痛定思痛后你抗下来了,并且领悟了里面的门道,掌握了里面的小99。于是,你适当调整战略战术,利益最大化的生存。某1天,当你回过头、静下心,再来回顾历程、评估得失。你发现,这东西虽然问题很多,但终究还是不错的。你的心态、能力、见识均已成长,所以最后你辩证的进行了看待,给予了公正的评价。(看山还是山)这个过程,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当然,结合主题,我当然是要把这个道理套入体制内,给大家再详细解说1遍的。谁叫咱是体制内命运共同体呢~第1阶段,看山是山你7舅姥爷的儿子考上了公务员,据说婚恋竞争力从尾部10%直窜头部10%。你大姨妈的女儿在事业单位当了个小头目,以前羞羞嗒嗒的姑娘,现在大气谦成,1付领导做派。还有你远方表叔很早就去了东部大城市当了公检法司的公务员,据说收入还是可观的,可以贷款买得起房、相夫教子的。尚在家里蹲的你,很憧憬。你开始关注体制内,开始关心各地招考信息,甚至开始买书、报班、报名,你要上岸。上了岸,至少可以旱涝保收、此生无忧。上了岸,也许还有机会出仕入相,上了1辈子的儒家语文课,自己终于也要走上这条路了。第2阶段,看山不是山你考上了。你进了某县、某局、某单位。你实习期(1年)第1个月工资到手3500块,还没有隔壁村砌墙的张3工资高。somthing wrong?领导叫你坐窗口,负责办理审核发放补贴。你当了1辈子老百姓,可当你第1次接待老百姓的时候,你居然慌了!?来了1个2流子1样的人,你给他填单子的时候,他骂骂咧咧,狠狠地拍了桌子,还用笔扔你。你瑟瑟发抖,还不敢叫板。下班了,你以为终于可以忘却这1切的时候。副科长给你1个任务:写1篇党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的方案、汇报或总结。可你明明不是党员。想秃头1夜交上去的东西,结果被1文不值得打回来。1年后,你转正了,收入700。

刚考上公务员能离职去读研究生吗?



4、刚考上公务员能离职去读研究生吗?

可以分为以下集中情况:

1、你和你的单位协议,把你的全日制公务员改成委培的,这样既可以保留公务员身份,也可以完成全日制学业;

2、你自己申请离职,去读研究生,当然代价是你在离职的5年之内不能报考公务员;

3、你自己可以去读个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放弃全日制的研究生。 当然建议你不要放弃工作,因为现在研究生毕业人数众多,而好的工作岗位很少,我就是1所重点大学全日制硕士毕业,以过来人的身份建议你当个公务员不错,慎重离职。

事业单位考上公务员,是走调动还是辞职,哪个比较好?另外,怎么办理才能给自己腾出1个月以上假期呢



5、事业单位考上公务员,是走调动还是辞职,哪个比较好?另外,怎么办理才能给自己腾出1个月以上假期呢

你最好走调动, 这样你的工龄可以加上。如果你直接辞职,工龄可就按你录用公务员的时间算了。

考上公务员需要离职证明吗



6、考上公务员需要离职证明吗

法律分析:如果要考公务员的话,1般来说是不需要离职证明的,但是在面试前的这个复审的时候,必须要之前单位同意才可以的,总的来说考公务员和离职证明的关系不大。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9条 公务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第十条 公务员依法履行职责的行为,受法律保护。第十1条 公务员工资、福利、保险以及录用、奖励、培训、辞退等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