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学农业的考公务员需什么条件?
1、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1、在网上报名前考生需要了解什么? 理解文件政策,确认自己是否可以报考。看好几个时间(网上报名时间、报名确认及打印准考证时间、考试北京市常住户口,身体健康。 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名。时间);阅读网上报名须知,明白自己要怎么操作;同意网上报名协议,明确自己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怎样进入网上报名系统? 从网站首页上找到报名系统登录口,在进行登前录1般都要求考生先注册。在注册的过程中要认真填写考生的个人信息,部分重要信息1经提交后不能更改(如:身份证号码、姓名等)。如因填写错误或更改而提交将影响到你最终不能参加考试。注册成功后再登录报考系统进行报考。还要提醒大家的是:每个考生只能报考1个职位,在报考前1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职位报考。在报考成功后,系统会提示你报考确认的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及考试时间。
3、考试成绩在考试结束后多长时间公布? 对于考试成绩,1般都会在考试结束两个月后对外公布。由于有些考试成绩需要等待上级核对、批复,所以,不能保证两个月后公布,具体公布时间会在网站上另行通知。
4、《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和《申论》有文理偏向吗? 很多考生认为《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的题目可能倾向于理科考生,《申论》的考试内容更倾向于文科考生。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作为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公共科目考试,这两科考试所考察的能力都是1般国家机关公务员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并不需要考生具备某项专业知识和素质。例如,《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中数量关系题型,表面上看起来考察的是对数字的敏感程度,好象理科的考生对于此类题目更得心应手。其实它是考察考生对于规律的发现和把握的能力,这是理科考生和文科考生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再如:《申论》考试表面看起来是和作文1样考察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的,实际上文字表达能力仅仅是《申论》所需要考察的1项能力,在整体中也只占较小的1部分。《申论》所要考察的主要是考生对于材料分析、理解、概括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广大考生在中学、大学的所有课程学习中所要求的能力。因此,不论文科、理科还是工科考生,只要你有1定的分析能力,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实质,那么不论你是否接受过专业写作方面的训练,都会有1个满意的成绩。 综上所述,《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申论》是没有专业性倾向的考试。无论在考试设计,还是命题方面,尽可能地排除了对不同专业考生不公平的可能性。只要是具备了基本能力的考生,在考试中都能充分的展现自己的能力,得到满意的分数。
5、公务员录用考试对学历有什么要求?大、中专生和自考生能不能报考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要求的学历因党政机关的层次各异,中央党政机关1般是本科以上(招收的人员硕士研究生约占1/4-3/1,其余是本科生),省市1级本科生占到80%-90%,县乡1级大中专生比例则明显提高。大专生可以考公务员,但受到的限制可能多1些,也就是说1些单位、职位不收专科生。没有中专生不可以考公务员的规定,但因为现在生源实在太丰富了,所以,中专生竞争上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
6、我暂时还不想进机关工作,但想考1张“公务员证”放着,请问这样可以吗? 所谓的“公务员证”只是指地方公务员的录用资格证。例如北京市公务员考试就是1种资格考试。成绩合格者可以从事公务员工作的资格证书,在规定的时效内,考生可以在北京市的党政机关或需要相关资格的单位求职,如果对方接收,考生可以被录用并从事相关工作。但是对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而言,“公务员证”是不存在的。
7、自考生、函授生今年才能毕业,能不能视同为应届毕业生?怎样出具证明? 对全日制应届毕业生,报名时须提供由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签署意见的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对于成教类(含自考、党校、函授)应届毕业生,报考时须提供学校出具的已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毕业证待发的证明。
8、关于基层工作经历的问题。 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农村从业或从事个体经营的经历,以及在县级以下党政群机关工作的经历。普通高校全日制硕士以上毕业生招考学历要求为本科以下的职位的,可视为具备基层工作经历。例如在市级事业单位工作,但具有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身份,虽然属于事业编制,这样就不能参加要求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职位的考试。
9、1个人可以报考几个单位或几个职位? 报考人员只能报考1个部门或1个单位的1个职位,不能在人事部网站和海关系统网站同时报考。报名结束后,公务员主管机关将对报考人员信息进行核实,对违反规定报考两个职位的考生,将取消报考资格。 1
0、中央、国家机关与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区别 公务员考试有中央、国家与地方的区别。这些区别,不仅体现在招考时间、招考条件方面,对于我们准备地方考试的考生来说更在于把握试题设置上的差异。在此,我们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教研室就以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为参照物,谈1谈中央、国家与地方公务员考试命题设置上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详细地了解1下我国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命题的设置。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考生从事国家机关工作必须具备的潜能。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侧重法律知识运用)、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5个部分。全部为4择1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135至140道题。 《申论》考试“主要侧重考查应试者对给定资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考试形式既严格又灵活,要求考生摒弃套话、闲话,要求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透彻、全面、清晰,同时又保证考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施展自己的真才实学。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50分钟,满分100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言语理解与表达着重考察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分析能力。从近几年的考试来看,以片断阅读为主,文字大约100字以上,题量为25道题,只是在2004年出现了30道题,不过这只是某1年的特例。06年1类考试中,也设置了30道题。可以说,这部分考察的难度在加大,07年不会低于06年的难度水准。 常识判断:常识判断部分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方面,主要侧重测查考生的法律知识运用能力,涉及宪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等内容。此部分1类考试20道题,2类考试30道题。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主要有两种类型的题目。第1种题型:数字推理。给1个数列,但其中缺少1项,要求考生仔细观察这个数列各数字之间的关系,找出其中的排列规律,然后从4个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认为最合适、合理的1个,来填补空缺项,使之符合原数列的排列规律。此题为5道题。第2种题型:数学运算。主要考察解决4则运算问题的能力。在这种题型中,每道试题中呈现1道算术式子,或者是表述数字关系的1段文字,要求考生迅速、准确地计算出答案。此题为15道题。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是考察考生逻辑推理判断能力的1种测验形式,共设40-45道题,其题型主要有4种。第1种题型:图形推理,15道题。第2种题型:演绎推理,1类15道题,2类10道题。第3种题型:定义判断,10道题。第4种题型:类比推理,10道题。类比推理是06年改设的题型,在06年以前考察的是事件排序。与类比推理相比,事件排序相对难1些。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3种形式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1段资料1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此题共设20道题。 《申论》从2000年到2007年的申论试题关注的重点分别是噪声治理、医药安全、网络管理、生产安全、环境治理、农村扶贫、突发性事件应急防御、土地征用等,所属国情。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面更为宽泛,涉及点更为具体。1般为省情。 了解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命题设置,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地方与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在公共科目命题上的区别。 第
1、 难易程度不同。1般说来,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题目难度大于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与招考条件上的差异是1致的。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在招考条件上比地方的更严格,试题当然也就难1些。但这并不是说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就很简单,记住这只是“相对”来说的,要想1举脱颖而出,您还是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的。 第
2、 命题组织模式不同。中央、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自己的命题组,由命题专家统1命题。但地方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自己的命题组,所以地方公务员考试试题主要来自人事部考试中心题库,通过买题或买题后加工得来。说到此,相信聪明的您1定恍然大悟:那些所谓“某某命题组出的教材”的话纯属谎言! 第
3、 题量不同。如前所述中央、国家试题1般为135至140道题,答题时间为120分钟。而有些地方的公考与中央、国家的考试有1些区别,各地方也不尽相同。如广东、湖北1般为90分钟100题,北京、天津、浙江等地方与国家1致。当然值得1提的是,各地方也不是每年都1成不变,所以还是要关注当地的考试大纲。此外,每种题型的数量也与国家的不尽相同,如北京公考,言语理解部分为30道题,数量关系部分25道题,均比国家公考的要多,但在判断推理部分为30道题,比国家公考的试题要少10-15道题。 第
4、 答案设置不同。中央、国家的公务员考试全部为单选题,部分地方的公务员考试却有多选题。以北京的为例,在常识部分前20道为单选题,后10道为多选题。作答此类题要注意不能多选也不能少选,否则不得分。 第
5、 题型不同。这是中央、国家与地方公考区别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在备考时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以天津为例,1个很特别的地方就是考察知觉速度与准确性这1题型。此题型共有60道题,单独计时,考试时限为10分钟。满分为10分,答对得分,答错倒扣分,不答不得分,最低分为0。它主要是测试应试者对汉字、数字、英文字母等视觉符号的细微特征及差异的快速而准确的辨别、比较、转换等的加工能力。1般有词表对照、字符替换、字符核对、同符查找、数字定位和数字核对6种题型。上海公务员考试也有这1题型,而且采用电脑答题的方式。北京公考在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部分也有1种不同于国家公考的试题类型:看图形中的数字填数。对于这些特别的题型我们1定要特别的对待! 第
6、 《申论》各省、区、市的申论试题涵盖范围则涉及面更为宽泛,涉及点更为具体,1般会涉及省情。 以上是中央、国家与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区别,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的同学1定要注意本地考试大纲及公告的要求。
2、学农业的考公务员需什么条件?
可以靠公务员。查看想考地区市人事局网站公布的公务员招考信息,符合条件的都可以报考。除了公务员,还可以根据自己农业专业特长报考相应的农业部门或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等事业编制岗位。
3、大学生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1、考生需要有本国的国籍;笔试资料领取
2、考试的年龄需要在18-35岁之间,应届硕博士生的年龄可以适当的放宽到40岁以下;
3、考生需要去拥护国家和宪法,并且支持共产党的领导以及社会主义制度;
4、考生需要有1个良好的政治素质以及道德品行;
5、考生需要有1个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的素质;
6、考生应该具备职位要求的1些工作能力;
7、在文化程度上面需要是大学专科及以上;
8、考生需要具备相关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大学生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4、考公务员需要什么条件
1、招考对象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和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4)大学本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 (5)年龄在18周岁至35周岁之间(1976年3月1日至1994年3月1日期间出生), 应届硕士、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为40周岁以下(1971年3月1日以后出生); (6)录用主管机关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资格条件。 公安、监狱劳教等系统招考的资格条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另行通知。 报考人员不能报考与本人有应回避亲属关系公务员所在的同1单位。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和曾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公务员主管部门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考录纪律行为且不得报考公务员的人员,公务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在读非应届毕业生,现役军人,以及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能报考。其中,在读非应届毕业生也不得以已取得的学历作为条件参加报考。 报考省直机关的人员,除特殊职位外,必须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 在我省县(市、区)及以下机关(含省垂管部门县以下单位)工作满5年(含试用期)或工作满2年并获得过年度考核优秀等次的县(市、区)及以下机关公务员可以报考上级机关公务员职位,其他已具备公务员身份的人员不能报考。 由我省统1组织招募和选派的“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3支1扶”计划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以下简称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服务满2年、考核合格、3年内(指2008年、2009年、2010年招募和选派的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的,可以报考面向服务基层项目人员的定向考录职位。已享受优惠政策被录用为公务员或招聘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不再享受定向考录公务员政策。 从选调生中考选补充工作人员的选调生职位报考条件为:思想政治素质好,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扎实,肯于吃苦,甘于奉献,工作创新意识强,干事创业,实绩突出。有较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清正廉洁,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具有大学本科毕业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32周岁以下(1979年3月1日以后出生),2009年(含)以前选调到基层,现在县(市、区)以下机关单位工作,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推荐、市委组织部审定,且符合报考职位专业条件(其中,参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职务得到提拔,在试用期内的,不得报考)或具有职位所在部门工作经历,身体健康。 报名条件都会在简章上公布的。有些职位是要求党员或者基层功过经验。但是绝大部分是不会要求党员的。
5、大学生报考公务员具体需要什么条件?
公务员报考条件如下: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毕业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具有良好的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8、具备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公务员报考要求中不包含基层工作经验。
6、公务员跟班学习需要什么材料?
跟班学习其实就是双方领导同意了,你过去帮忙1段时间,如果跟班的单位比较强势有空编,本人获得认可又有意愿,可以直接调动。1般准备个简历给对方看,最好过去跟对方领导交流下,都是个双方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