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中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同意全国政协把四书五经纳入公务员考试吗
1、国家公务员考试教材中的《公共基础知识》是什么?
公共基础知识,指的是行测里面会考的1个模块,大概是相当于考 常识(比如1些诗歌常识)4书5经指的是哪几个这样的。 可能还包含法律知识。 这就是所谓的公共基础知识。但是这东西我个人认为没必要专门准备。
2、同意全国政协把4书5经纳入公务员考试吗
此外还可以把6艺7略8股纳入考试范围,然后恢复科举制度。
3、有人说公务员考试是对科举制的批判和继承,你怎样理解?
在我国实行1千多年的科举制度,目的只有1个,让读书人通过统1考试,择优录取,分配他们做各级官吏,实现学而优则仕原则的精英选拔机制,这对于稳定人才的来源,激励社会上对教育的重视,都有很大的作用。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也是有好处的。 科举制度本身也存在着许多弊病。唐宋时代,限制还没有那么多。明清以后,解释儒家经典要以朱熹的《4书集注》为标准,不能越雷池1步,这就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明清两朝还规定,科举考试的文体为8股文,这种死板僵化的文体,对人们思想的束缚更为严重,这两项颇为世人所诟病。 科举制度最致命的弱点,是清朝中后期它选拔出来的人才不能适应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清朝同治、光绪年间,1部分官僚推行洋务运动,创办了1些新式企业,如招商局、电报局等。这些企业是要用西方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来经营管理的,出身于科举的举人秀才对这些东西十分陌生,无法胜任工作。西方的学校正是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它们有小学、中学、大学,各种专门学科齐全,这显然比我们的科举制度优越。如果我们还是8股取士、策论取士,新的人才从何而来? 现在的公务员考试与古代科举制不可同日而语,只是形式类似罢了。
4、如何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修养,提升公务员职业道德水平?
。
5、2013年国考常识判断中《春秋》是4书5经中唯1的文学典籍吗?求考常识
春秋是史书,诗经才是。
6、4书怎么样学。
学习4书5经应当先学4书。 顺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这个相当于基础课。 朱熹所编定的《4书》次序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4书本是朱熹理论的基础。 朱子注解,是朱熹对儒学发展到理学的看法,至于是不是孔孟的本意,那就看个人的理解了。诸子百家的学说是对世界规则的不同解释,各有各的道理,这东西不是自然科学,不是用简单的对错可以概括的。换句话说,孔孟的本来意思,也未必就是肯定对的啊。 大学是告诉你学的目标,如何去学这些问题的。大学是“初学入德之门也”,开篇是说3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告诉你学习的目标。后面还有:“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以及:“格物而后致知,致知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止、定、静、安、虑、得,这6要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这8目是告诉你学习的方法和过程的。中庸讲的是修心之法,是孔门思想1种哲学的总结。中庸大学可以说是理论性的。 到明8股制度,其实也没错,8股是选公务员的,不是选才子和科学家的,选出听话、能准确理解要求,能按规矩写文章办事的人,8股制度在这方面做的很好啊。欧洲1直认为中国的科举是比4大发明更伟大的创举。 至于看哪个版本,其实最好是不同注解都看看,有矛盾的更好,可以先看流传比较广的几个大家的注解,对比着看。等你有1定基础了,可以看看1些比较偏的解释。这样才能帮助你真正理解或者寻找到你需要的东西。现在不是科举,不需要标准答案。